半个多世纪前,“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有效解决了基层各类矛盾和问题。
人民法庭作为国家司法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打通司法与民众“最后一公里”的前沿阵地,承担着维护基层稳定、化解一线矛盾、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使命。
东华人民法庭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将骨干力量下沉基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积极参与当地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和多元调处化解工作大格局。
下好诉源治理“先手棋”
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东华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连接、指导、规范作用,为群众提供人性化纠纷解决渠道,源头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以诉源治理为抓手,推动司法为民新实践。
直播带货、电商团购、节日促销
网购已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方式
当网购买到“三无产品”
而卖家买家身处异地
这该怎么办呢?
近日,楚雄市法院东华法庭诉前调解了一起这样的案件,远在省外的原告没有跑一次法院就拿到了赔偿款。
“十倍价格!这不是敲诈吗?我的产品也是从公司直接拿货,我不同意赔偿。”
“既然你不同意赔偿,那咱们就法庭上见吧!”
唐某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了价值885.06元的祛痘产品。收到货物后,发现该产品包装上没有生产商名称、产地、生产厂家及化妆品许可证等信息,属于“三无”产品,遂和卖家张某某沟通要求退款和赔偿,均无果。后唐某将张某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某按该商品价格的十倍进行赔偿。
东华法庭接到该案件后,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处异地,且跨省份,便通过线上视频进行调解。调解中,法官耐心向当事人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倡导合法诚信经营理念,情理结合,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庭支付原告二倍赔偿金1770元,原告撤诉。
矛盾化解驶入“快车道”
随着民事案件量增长,"案多人少"成为普遍矛盾,楚雄市法院积极探索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渠道,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财产给付民事案件,迅速解决纠纷,切实提高诉讼效率。
近日,东华法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一次性化解三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诉讼程序更加简洁、高效、便捷,既降低了诉讼成本,有力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又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被告罗某某2021年8月以房屋装修为由,先后通过朋友向三名原告累计借款7.5万元,并分别立下借据承诺会尽快还款。但借款期限届满后,罗某某却未按约还款。三人多次催要,罗某某都表示自己资金困难,暂时无力偿还。三人无奈遂将其诉至东华法庭。
承办法官接手该案后,考虑到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承办法官决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安排所有当事人进行线上调解。调解开始时,双方沟通不畅,特别是三名原告对罗某某均有较大怨气。罗某某解释自己并非不愿还钱,实在是陷入了经济困境,无法一次性归还欠款,并请求几位原告同意其分期分批归还借款并减免利息。听完罗某某的遭遇,三名原告逐渐心平气和下来。
眼看事情有了转机,法官从双方昔日关系、罗某某经济现状着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解双方念及昔日感情,互相体谅对方难处,并为双方制定了还款方案。经过一个上午耐心细致地开导说和,最终两名原告与罗某某达成和解,另一名原告表示愿意再给罗某某一次机会,并撤诉。至此,三起案件顺利审结。
东华法庭自设立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受理各类案件132件,审结118件。其中调解68件,撤诉19件,结案率89.39%。
下一步,东华法庭将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诉源治理的创新理念,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使多元化解纷机制切实发挥作用,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