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学先进 树典型】李德萍:用凤凰花一样的热情诠释“和为贵”
  发布时间:2021-05-27 14:54:57 打印 字号: | |

她既是法庭干警眼中的“李大姐”

也是群众口中的“李法官”

更是女儿心中最贴心的妈妈

都说女人如花

她更像一枝在元谋热坝随处可见的凤凰花

从小小的黄瓜园法庭到果园地头

绽放暖暖的热情

不遗余力地把“和为贵”理念传递给每一位群众

 

她就是李德萍

楚雄州元谋县法院黄瓜园中心人民法庭庭长,一级法官

 

下面

跟随小编一起

了解一下他的故事吧......

 

用凤凰花一样的热情诠释“和为贵”

她身上的标签已经不少了,曾被中共元谋县委、元谋县人民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她所负责的黄瓜园中心人民法庭曾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优秀人民法庭”荣誉称号;被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人民法庭”、并记“集体三等功”。但这些在她看来,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她一直认为,看到一家三口牵着手走出法庭,子女搀扶着父母回家,剑拔弩张的当事人握手言和的时候,才是她作为法官的意义所在。

李德萍是1995年9月参加工作的,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研究室主任、立案庭庭长、人民法庭庭长,26年的光景,虽然皱纹已悄悄爬上眼角,会说话的大大的眼睛却一如既往炯炯有神。法庭之外,未见其人,却已能听到她爽朗而清脆的笑声。

2016年3月,李德萍来到黄瓜园中心人民法庭任庭长。通过审判实践,她发现,当地有外出务工人员离婚率上升、儿童辍学率增加趋势,案件特点较为明显。为此,她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妇联、学校定期通报家事案件审判情况,分析原因,希望能够找到缓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开始,也有人认为我是不是在多管闲事,但我还是想通过这些方式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李德萍这样谈到,她始终觉得人民法庭是法院职能到基层的延伸,既然问题发生在基层,就要从基层的方方面面入手找方法和措施。

经过与当地党委政府、妇联和学校反复沟通后,她提出了要以“情”“和”为主基调,责任担当、亲情维系、宽容理解等为内涵,营造温馨的家事审判环境的理念,黄瓜园法庭率先在全州法院设立“家事调解室”,并且与社会组织协调配合,打造“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维权调解室”等工作平台,将大量的家事纠纷化解在诉讼前,实现了社会组织调解和法院诉讼调解的优势互补,近几年来,当地家事纠纷案件调撤率达85%。

如果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审判活动融入乡村治理是她的坚持不懈,那么积极探索好的调解方式就一定是她对群众像凤凰花一样的热情和善良的心。

张一修是黄瓜园中心法庭的一名书记员。五年前,他刚来到这里,对一切都特别陌生。尤其让他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他的庭长总是拉着当事人的手,不厌其烦地和他们讲道理。他谈到,改变他想法的是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原告是在被告承包工地上干活的,早出晚归两月多没有拿到工钱。“那天,李庭长又劝说了很久,调解了很久。最终,被告终于愿意付工钱给原告了。我第一次看到当场拿到4000多工钱的原告,是多么喜出望外。他拉着李庭长的手,激动得要哭了。”张一修说,从那以后,他感觉到当法官不仅仅只是开庭、敲法槌、写判决,更多是帮助老百姓,讨说法,给他们最好的司法服务。

这些年来,李德萍带领着黄瓜园法庭在法庭所辖五乡镇综治办公室设立“诉讼服务站”,司法所、派出所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36个村委会276个村小组设立“诉讼服务点”、“指导调解联系点”,将每个自然村纳入诉讼服务的“网格内”,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诉讼服务全覆盖机制,开展诉调对接、指导调解1130件,调解成功1124件,调解成功率达99.5%,自2016年以来共承办各类民事案件1291件,适用“速裁”工作机制审结的案件占80%,审结率为98%,调撤率为75%。

不仅如此,她带领着黄瓜园法庭依托已设立的四个巡回审判点,每月定期到纠纷发生地当场立案、现场调解、开庭审理,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巡回办案987件,巡回审理案件216件,巡回办案率达93%,让群众在自家门口就能打官司讨说法,以实际行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法官这些年,唯有在法庭的时光让我倍感骄傲。让当事人高高兴兴回家,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李德萍这样谈到。

 

同样

在采访榜样的过程中

仔细聆听的记者们也是满载收获

下面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记者们的采访感想吧!

 

采访后记

应该说,对于李德萍,我并不陌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全是法庭年轻干警们的身着制服青春靓丽照片,让人看完神清气爽。当时和她联系后,她很快回复了,并且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宣传他们法庭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很优秀,要多给他们机会啊。”这次采访见到本人后,和我想象中竟是一样的,黄瓜园镇上见到谁都很热情地打招呼,总是有空就拉着我们的手说要好好宣传法庭年轻人。

或许,这就是融入了她心灵深处的热情与善良。

 

 

学先进 树典型

让我们向他们学习!


 

 
责任编辑:李赵文
联系我们